宝宝生病很揪心 小心10个育儿误区
希望孩子不生病是每一位家长的良好愿望,但是,常常事与愿违。在日常生活中,一些不经意的习惯,常使孩子容易生病。本文简单的介绍一些育儿误区,建议大家先收藏。
误区1:白天也拉窗帘
很多家长从月子里开始白天也会拉上卧室的窗帘,来保证孩子有一个完全黑暗环境来提高睡眠质量,但在新生儿阶段,这样做反而可能不利于建立宝宝昼夜周期。
正解:对于半岁以内的小宝宝,我们建议在白天尽量不要拉上窗帘,晚上则尽量保持黑暗和安静。
误区2:把尿比纸尿裤好
婴幼儿自助排尿功能要随着神经系统、尿道括约肌等的发育而逐步完善。在此之前把尿,并不能帮孩子建立自助排尿功能。而且太早把尿,还可能造成肛脱、肛裂、尿频。
正解:婴儿可以穿纸尿裤,一岁以前不要把尿,大一点可以进行坐便训练。
误区3:怕孩子着凉捂得严严实实
孩子手脚体温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只是因为孩子本身心脏力量弱,血压低所导致的,和孩子冷不冷没有直接关系。捂得太厉害,反而使孩子烦躁,睡得不安稳,还可能悟出痱子、湿疹。
正解:了解孩子的冷热情况,应该摸孩子的后背或者前胸这些躯干部位,温热但没出汗,就是较恰当的。
误区4:动不动就补钙
出汗多——缺钙,枕秃——缺钙,头型不好看——缺钙,半夜哭——缺钙,走路晚——缺钙,不爱吃饭——缺钙……其实,出汗多较大可能就是给孩子捂太多了;枕秃大部分孩子都会有,如果过早使用枕头或者床品选择不好更明显;头型问题更可能因为睡觉姿势不对,俯卧时间过少导致……
正解:0-6个月无论是母乳、配方奶还是混合喂养的宝宝,只要奶量够喝,钙都是充足的。6个月后,如果宝宝饮食平衡,就没可能缺钙。
误区5:经常摇晃着哄睡
其实婴儿困时会自己入睡,只是大人为了控制孩子的入睡和睡觉时间而人为干预,造成有些孩子依赖大人的干预睡觉方式。摇晃睡觉确实对婴儿没有好处。
正解:逐渐减少哄睡时摇晃的幅度,到非摇晃搂抱哄睡,再到搂抱入睡,大人手摸着入睡,较后到孩子自行入睡。逐渐过度,养成自主入睡习惯。
误区6:母乳抹脸能使孩子皮肤嫩白
乳汁变质后会产生细菌,容易导致孩子脸上产生红晕,甚至变成小包,继而化脓。
正解:婴儿脸不干燥的话不用涂抹其他东西,如果要用,就用婴儿专用的润肤霜吧~
误区7:睡硬枕头让头型更圆
长期用质地较硬的枕头,容易使新生儿头颅变形或形成大小脸。而且,真正影响孩子头型的因素是遗传和睡姿,并不是枕头啊!
正解:想要睡出好头型,就请经常有意地为孩子调整睡姿吧。
误区8:孩子吃粥好消化
不给宝宝的肠胃适应硬一点的食物,会影响宝宝的消化能力的发展。而且由于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咽练习,可能影响宝宝口腔发育和面部肌肉发育。
正解:给孩子添加辅食时,可遵循由少到多,由稀到稠,由细到粗的原则。可逐步添加米粉、蔬果、鱼类、肉类让营养更均衡,也让宝宝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锻炼。
误区9:用酒精给孩子擦身降温、捂汗能退烧
孩子皮肤非常幼嫩,很容易吸收甲醇,而这种物质对脑部神经系统的危害可以说是致命的。而且即使是医用酒精或白酒擦浴,依然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;多穿捂汗的方法极易造成“捂热综合征”,还可能导致高热惊厥。
正解:孩子发烧应少穿盖不要捂,可以洗温水澡、多喝水,体温达到38.5°以上建议就可以喂退烧药啦。
误区10:不给宝宝开空调
夏天气候炎热,儿童的身体对于温度的适应性较差,高温很容易造成中暑、脱水甚至猝死。还可能刺激儿童呼吸道,引发哮喘,或导致痱子、湿疹这些皮肤炎症。
正解:孩子可以适当使用空调。但使用前,一定要清洗空调滤网。可以将空调的温度维持在26℃左右,但排风口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吹哟。